這是齣具明顯政治意圖的本地獨立電影。會去看一方面是因為它近來引起話題,一方面是受到所屬的意識形態的感召,就像耶教徒看福音電影一樣。
畢竟我們大部分人都欠缺想像力和表達能力,渴望有人代勞――頗典型的黃絲行為模式。
電影由五個單元劇組成,嘗試呈現十年後香港社會的想像,當中觸及港獨、洗腦、國安法、新移民、少數族裔、政治酬庸、政黑勾結、扼殺本土等等許多許多題材。意象雖既不新鮮也不大膽,多年來很多人都撰文或開咪討論過,但化為影象構成故事,恰如坐上時光機一下子跳躍到十年後幾個並行的時空,對缺乏想像力的人仍然比較有感染力。
有人或覺得情景略嫌荒誕或太戲劇性。我相信我們十年前看到近來書店店東被失蹤被報平安、雨傘運動、黑警橫行的話,也會抱相同感想。電影中的扭曲社會,不過是現實社會扭曲的延伸,《十年》不在未來而在當下。觀眾對情景的距離感,正反映自己對刻下扭曲的無視和毫無準備。他日身處電影世界,再沒有距離感恐怕是因為十年的習慣和麻木――若非甘之如飴的話。
數年來的習得無力感逐漸累積成焦慮。恰如單元劇《本地蛋》裡廖啟智說:「唔好慣呀!」。看,是要一再告誡自己:別去習慣。因為習慣原來不難,一河之隔就有十一億人和父祖輩習慣過來了。
我不懂評價以獨立製作來說這齣電影水準如何。不過以實現政治意途來說,它仍然跳不出一個普遍的框框。借用友人的講法:香港人現在並不欠缺警世預言,更需要的其實是行動的理想願景。
以下是各單元的簡單感想。(輕劇透)
單元一《浮瓜》
單元一《浮瓜》
只求自己溫飽的邊緣小人物,為虎作倀,也終成虎口亡魂。情節最富戲劇性,雖然算不上出人意表。為什麽小混混是新移民?為什麽南亞裔會有印度可以返?
單元二《冬蟬》
單元二《冬蟬》
瀰漫足以令觀眾界櫈離席的膠臭……
單元三《方言》
單元三《方言》
故事略嫌陳套無力,猶如故事主人翁。不過主人翁的無力感,也正是普遍港人感受。
單元四《自焚者》
呈現出現在和以後,抗爭理念路線的紛紜亂象。積極、條件反射、主動、被迫、激烈、和理非、犬儒、左膠,互相攻訐。人人很會抽水打嘴炮,行動沒幾個,我地繼續花幾十蚊睇場戲食花生肉緊一下。
單元五《本地蛋》
單元五《本地蛋》
沒有留言:
發佈留言